果冻九一麻花

华德看点

中国教育报:一所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之路——来自哈尔滨华德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10-31 点击:

2016年,是哈尔滨华德学院二十余年探索转型发展的征程中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深度校企合作单位突破80家,并被台达集团、浙江吉利汽车集团等多家知名公司评为“校企合作示范单位”、“最佳校企合作单位”;

这一年,13个大型实验教学中心整合成立,包含学生创新实验室、教师工作室的163个功能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增加到了18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为产教研一体化育人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年,产教融合日臻成熟,各项师生专利、科研成果转化初见成效,其中由学校科技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制的“选择式探挖穴植树机”专利更是得到公司的认可,并以专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项目;

这一年,创新创业形势喜人,学校在原有的创业园区基础上,再次规划8800平方米教学楼与呼兰区委区政府、哈以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政、校、企模式的创业孵化基地,并与某报业集团合作共建1500平方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

普通民办本科高校如何向应用型大学方向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起步于1992年,地处松花江北岸,植根于哈工大沃土的哈尔滨华德学院在“转型发展”之路上,在“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下探索了整整二十四年,已初步探索实践出一定的经验,综合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稳步提升。

关键词一:理念引领

1992年,共和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哈尔滨华德学院的创办人顾德库校长振奋于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开始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探索之路。哈尔滨华德学院从“哈工大培养边远地区短缺人才大专班”起步,后经历了“哈工大机电学院本科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四个发展阶段。2011年,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办学实力,被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哈尔滨华德学院”。

成功转设后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选择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哈尔滨华德学院决心独辟蹊径,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哈尔滨华德学院创办人顾德库校长认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首先要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上转型。学校发展的定位准确与否,关乎学校转型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华德学院从建校伊始就高擎建设应用型高校大旗,但比对教育部提出的转型发展要求,还有不足与偏差。因此,我们转型必须要形成适应社会需求、适应自身实际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思路,并以此为引领进行转型发展。”

于是,哈尔滨华德学院在转设后,分别开展了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发动全校近700名教职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展开讨论,重新审视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健全和梳理具有华德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热烈的讨论,华德学院全体教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化了“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搭建起“13473”校园文化体系(即一个整体建设理念、叁个切入点、四育人、七大校园文化品牌、“叁个尖子”培养,明确了“成为多学科、教学型、应用型本科为主,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新知识、新技术非学历培训,积极、认真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建设公益性、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应用型民办本科名校”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二:社会需求

“一所面向社会需求办学的大学才更具持久生命力。大学的活动要拓展到校园之外,跟踪科技发展前沿,走向服务社会的前线,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孵化器、生力军。”这是哈尔滨华德学院创办人顾德库一直坚守的理念。

为此,顾德库校长在学校成功转设后,引导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开展了“四表分析”活动,即从专业所对应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学校现有课程体系能够完成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学校现有教师能力结构、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四个方面,设计表格,分项填报,逐个摸底。

通过大量深入的走访分析,逐项核实,华德学院明晰了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合作单位的真实情况,重新修订了教学培养方案,为深化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华德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稳步推进,通过与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市场、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公司共建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创业基地及技术研究所,推动就业市场开发和就业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目前,华德学院与全国数千家公司保持着紧密联系,建立了包括台达集团、浙江吉利汽车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公司,和海信集团、中车集团等中国500强公司在内的300余个毕业生就业基地。

为更有针对性地为学校重点合作公司培养人才,促进学生批量、高质量、直线就业,华德学院积极与公司深度合作,通过“订单式、联合、按需”模式与公司联合培养人才,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渠道。目前,华德学院已与中兴通讯、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大庆之星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开展这样的合作,输送毕业生近千人。

关键词叁:质量与特色

“质量与特色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是哈尔滨华德学院顾德库校长经常在全校干部会上讲的一句话。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高等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此华德学院积极应对,在“四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以教学为核心的“一个深化,叁项专项行动”,对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转设后的第叁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哈尔滨华德学院全面启动了“质量与特色系统建设工程”,成立了以校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质特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确立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总体规划。目前,“质特工程”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全面深入实施,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学校通信工程专业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交通运输专业获评省重点建设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92项,包括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86项。

24年来,哈尔滨华德学院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4000余名应用型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在校期间即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姚辉兴、侯帅丞、朱经纬;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董常青;获得英国约克大学博士学位的王原;获评全国“最美青工”后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的“全国技术能手”臧铁军;创办市值2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孙甲子……同时,华德学院以专业竞赛为抓手,以学生科技节为载体,实施“教赛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已有4000余人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累计获奖1300余项。

关键词四:产教融合

“华德学院要牢牢把握建设高等应用技术型这一转型发展的目标,结合现有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把产教融合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之中。”哈尔滨华德学院顾德库校长如是说。

自建校之初,哈尔滨华德学院就肩负起发展教育、服务社会的重任,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哈尔滨华德学院先后为本省中职学校培训骨干教师2284人,完成培训任务量占全省中职师资培训人数总和的54%2001年至今,承担了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为全国中职学校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千余人。

2009年,哈尔滨华德学院与兰西县委、县政府合作,共建兰榆华德教科园。20114月,兰西县政府又与华德学院共同组建“黑龙江华德亚麻艺术与工艺研究所”,通过产教融合开展亚麻艺术与工艺研究工作,以促进区域经济和龙江产业文化发展。

2008年,哈尔滨华德学院与呼兰区委、区政府共建呼兰区大学生创业园,2013年晋升为哈尔滨市创业孵化基地。截至20163月,累计入驻园区的公司达70余家(含大学生创业32家),入驻公司总注册资金626万元,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907个。2016年,学校在此基础上,规划8800平方米建设“华德创客空间”。

2015年,哈尔滨华德学院被黑龙江省民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黑龙江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定点院校”,推行“订单式”培训,指导并推荐退役士兵就业,并结合退役士兵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创业培训课程,积极引导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转型即是适应,转型即是突破困境,转型即是新生。“诚毅求真笃学强技”的校训奠定了华德学院的优良传统,凝练了“大爱、责任、荣誉、合力、坚韧”的华德精神。作为不断成长建设中的新建本科民办高校,哈尔滨华德学院经过24年的艰辛探索,初步显现了在实践层面、认识层面上学校转型发展的成效。我们相信,奋进中的华德势必在转型中化茧成蝶,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