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九一麻花

华德看点

黑龙江画报:哈尔滨华德学院创办人、校长顾德库:深耕民办高等教育27载 黑土地上缔造“华德”传奇

发布时间:2019-07-15 点击:

六月,又是一个毕业季。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了夏天专属的味道,带走了大学四年那最美好的时光,留下了对校园的那份眷恋与不舍。作为哈尔滨华德学院的创办人、“大家长”,顾德库喜欢每天走在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感受年轻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他也会经常驻足于问渠湖畔,回首自己这二十几年来的办学历程,思绪万千。从当初只有184人的大专班,到25年前40人的本科班,再到如今拥有在校生万人的高等本科院校,顾德库用27年在黑土地上缔造了“华德”传奇。

在哈尔滨市下夹树街128号,有一栋看似很不起眼的六层小楼,而就在这栋楼的第六层,是顾德库创业的起点。

时间回溯到1992年,顾德库40岁,此时他已经是哈工大一个系的副主任,并在人文学院兼课,前途比较平坦。就在外人都羡慕他大学教师的光鲜职业时,他却选择递交了《辞岗报告》。“人总要有点精神,干些对社会需求有意义的事情。”虽然顾德库道出的原因很简单,但实现起来却用了十年的光景。

“社会需求是事业发展长青之树的沃土。”在顾德库看来,培养的人才能够对接社会需求,能够服务社会就是成功的教育。当年,哈工大科技成果很多,亟需转化,而社会中公司也在寻找可以转化的科技成果,双方资源对接不上,让顾德库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点”。“我可以发挥我在哈工大工作的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站在科技产物开发转化的起点上,顾德库从家里拿出5000元开始创业。

顾德库自主办学后的第一届学生来自于当时与黑龙江省人事厅合办的为边远地区培养短缺人才的大专班,学制两年,设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俄语叁个专业,共184人,任课教师均为哈工大离退休教授,上课地点就在下夹树街128号。这个大专班的开办,让顾德库走上了自主办学的道路。

在大专班开办的两年时间里,顾德库并没有悠然自得地当校长,而是拎着那个破旧的公文包跑遍了省内各个地市县进行调研。“坐不上车、吃不上饭、找不到人是常有的事”,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顾德库退缩,因为在不断深入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当时各地市县的职业教育非常薄弱,中职学校具有技能的教师很少,本科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去执教。在顾德库眼中,这是一个机会。而事实也证明,他的眼光是独到的。当时省委省政府在落实国家相关文件上也有规划部署,鼓励高中生去大学深造,然后回到家乡去当老师。顾德库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1994917日,经省招办录取,顾德库创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培训中心首批本科职教师资班40名学生入学,班号为94086班,学制四年。199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1994年在校生40人,1995年在校生82人……”这些数字在顾德库的脑中不断更新,也不断地创造着“华德”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顾德库创业初期最真实的写照。在1998年以前,顾德库都是赤字办学,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寻找校舍成为顾德库工作的重要部分。每天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哈尔滨大街小巷,逆风时常常要圈骑行。当时有很多人劝他停办学校,但是都被他斩钉截铁地回绝了:“我要对我的学生负责,不能让他们毕业后找不到母校;我要对跟我一起创业的老同志、新同志负责,不能让他们失望。”

“即使哪一天我创业失败了,我也绝不跳松花江,我会总结经验教训,东山再起。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现在回顾当初的创业经历,风雨走过的路俨然无痕,都演绎成了轻松有趣的故事。顾德库常对他的学生们讲,一个人想要干大事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找准定位,失败并不可怕,总结经验、努力坚持就一定能迎来曙光。

2003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学院,已经有在校生2000多人;2011年,经过教育部专家组严格评估,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学院成功转设,更名为哈尔滨华德学院。至此,顾德库真正拥有了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学校也历经六易校址、八次搬迁后,最终坐落在国家级哈尔滨新区中这片占地总面积77万平方米的土地上。

之所以将学校名字命名为“华德”,顾德库是经过一番思量的。“华”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德”代表着德国先进的双元制教育。“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就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我希望华德也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趋势,是顾德库提及最多的一个词,他认为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职业教育一定是富国强国的基础。他提出要将哈尔滨华德学院建设成一所公益性、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顾德库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应该有研究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之分,两者缺一不可。研究型本科教育应该为国家各行业培养高端栋梁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则是为社会一线培养领军人才。“社会一线可以是生产一线,也可以是管理一线,还可以是科研、服务一线等,总之有社会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至此,哈尔滨华德学院“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也应运而生。

&苍产蝉辫;现在,仍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民办高校学生,对此,顾德库有着自己的看法:“每一个来到华德的学生,都是潜在的人才。任何一个群体都有20%的优秀率,只要努力了,优秀率会更高,民办高校也会出卓越人才。”

&苍产蝉辫;用心用情办教育,顾德库做到了!华德学院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培养发展其个性人格,使之在掌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各具特长的合格人才;在个性培养的基础上,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其足够空间,着力去培养。

也正因为此,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华德学子,他们中有被评为全国最美青工全国技术能手并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的臧铁军,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勇等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程师;有在校时即闻名于学生创新实验室并在各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屡获发明专利,又考取重庆大学硕士、博士的侯帅丞;有入学即在学生创新实验室屡获各级技能竞赛大奖,又攻读英国约克大学博士毕业的王原;有一举考取清华硕士生的董常青;有以390高分考取哈工大硕士的尤燕飞;有在哈工大、哈工程、上交大等名校相继毕业或在读的博士生孙敏、孙志坚、魏进、高益、谢鹏鹏;有毕业后带领公司成功上市又反哺母校设立奖学金的孙甲子、赵凤舞等。2004年至今,华德学院的师生在省级、东北地区、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奖2200余项,文体奖370余项,累计获奖2570余项。

如今,在哈尔滨华德学院校园内,新落成的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校园文化馆每天参观师生络绎不绝。这所包含东北烈士纪念馆分馆、雷锋纪念馆、黄炎培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和校史馆的文化馆承载了优秀的文化,也引导师生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增强自信。“我相信,凸显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凝聚人心,积蕴能量,使得我们攻坚克难。优秀文化的熏陶,可以使后进变先进,使不可能变成可能,助力师生实现自身超越,让一般成为优秀,让优秀变为卓越。”对华德学院的明天顾德库信心满满。

“顾伯伯好”、“校长好”……今年67岁的顾德库,每次走在校园里,学生都这样跟他打招呼,他很乐意跟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跟学生在一起他是最年轻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