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黑龙江日报》头版报道《哈尔滨华德学院:落实立德树人 开启一线工程师培养之路》一文。文章指出,创新构建“六阵地铸魂、叁模式固本、两主体协同” 面向一线工程师的“632”培养体系,是哈尔滨华德学院高质量发展根基所在,助力学校形成了“华德红、规格严、功夫深”的办学育人特色,铸就了“985基因、工程师摇篮、500强就业”品牌。文章全文如下:
黑龙江日报
龙头新闻
10月8日晨课前,哈尔滨华德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李明鹤换上了雪白的衬衫。这一天,他和其他23名同学共同上台接受了一项荣誉——国际焊接学会颁发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取得该证书,意味着无论是在跨国公司还是本土公司,都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诞生于哈工大,接力“工程师摇篮”光荣使命,哈尔滨华德学院办学32年来,形成了“华德红、规格严、功夫深”的办学育人特色,铸就了“985基因、工程师摇篮、500强就业”品牌,面向现代制造业为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5万余名如李明鹤一样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行业公司第一线解决大量实际问题,成为了优秀工程师和技术骨干。
正如校长李长威所说, 创新构建“六阵地铸魂、叁模式固本、两主体协同” 面向一线工程师的“632”培养体系,是哈尔滨华德学院高质量发展根基所在。
六阵地铸魂
积淀“华德红”办学底色
以红色基因铸魂、以红色文化培 根。多年来,哈尔滨华德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8月,大三学生李润东的家乡尚志市遭遇特大洪水。正在发烧的他毅然选择参加抗洪抢险,持续奋战12小 时,营救被困群众近百人。其感人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获评“冰城好人”称号。
有人问:“润东,那么大的洪水你不怕吗?”李润东回答:“危险来临那一刻,我没想过怕不怕。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义无反顾。”
这就是新时代华德学子的缩影。
育才先育德。 哈尔滨华德学院牢牢把握传承红色基因这条主线,注重红色元素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路径设计,构建“四馆一廊一课堂”育人平台,实施思政领航、文化浸润、国防铸魂等“五大工程”。 打造“新时代先锋”宣讲团、石榴籽合唱团、博文党员志愿服务队等12个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东北烈士纪念馆分馆、雷锋纪念馆、百米国防教育长廊,用红色文化教育“六个阵地”联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主渠道,润泽教师师魂师德。
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奋发学习,匠心报国。
“爱国是华德给我上的最为生动的一堂课。我希望自己可以与时俱进地学习,扎根龙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不断追求卓越。”2003届毕业生、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装备能源部设备维修工程师王勇告诉记者。
专于职,勤于工,敬于业,精于技。从华德出发,20余年来王勇从未忘记初心,在技术领域不断追求精益求精,诠释“工匠精神”,先后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称号,并获省级技能大赛第一名、国家级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竞赛二等奖,成为行业标杆和一线工程师的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光发热。
叁模式固本
凝练“规格严”培养特色
日前,颁颁罢痴-9系列纪录片《技能人生》播出了哈尔滨华德学院2010届校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级操作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臧铁军的模范事迹。
因熟练掌握“左右交叉焊”这种难度系数极高的技术,臧铁军得名“双枪焊手”。作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加身的资深技能专家,臧铁军手持焊枪,日夜坚守在中国高铁高速前进的轨道 上,以累计近25万米焊缝无缺陷的优异成绩,见证着“中国制造”跨越发展的传奇。
多年来,哈尔滨华德学院以培养一线工程师为落脚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多元化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严谨的工程师文化,把应用工程师培养体系规范为助力学生个性发展的“英才班模式”、公司需求为导向的“订单班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特色的“双证模式”。
“英才班模式”培养应用型 拔尖人才。 学校配置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就业、考研等个性化需求,开展小班授课和国际研学。通过全力打造优质资源的作用发挥,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强、行为规范自律意识强、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强、职业担当进取意识强、团结协作沟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近三年,学校为英才班配备105间专用教室,选配优秀管理干部作为德育导师126人次,配备学业导师500余人次,指导学生获奖1000余人次。“感恩我的母校,为我小小梦想的生发提供了优渥的土壤。”考取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广州高新兴公司算法工程师的董常青说。
“订单班培养模式”培养行业紧缺人才。 采取“两化一制”,即精准化、定制化、构建校本+公司“3+1”定制式培养模式。2009年学校首次与台达集团联建订单班,针对性开设PLC技术等5门定制化课程,采用师徒制培养,聘任公司导师20余人,累计投入建设经费500余万元,用于订单班专用实验室建设等。至今共开设台达机械班、吉利大雁班等20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为行业公司输送5000多名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双证模式培养”促进高质量就业。 学校各专业紧盯行业发展,根据公司需求为学生提供各类认证资源,将认证体系融入教学,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资质。李明鹤和其他23名同学考取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证即是其中之一,这些认证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层次,打通了他们在焊接行业成为卓越工程师的上升渠道。
两主体协同
彰显“功夫深”育人亮色
以聚焦行业公司需求为着力点,定期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和产业人才需求,创新建立“四表分析”模型,并根据四表模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查找学生学习产出与公司需求适应度、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度、教师的能力目标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达成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持续提升专业为行业公司培养适销对路人才能力;定点研究专业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提升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能力。
近年来,学校深耕现代产业研究,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对接,政校企共建8个产业学院,公司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动态反馈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信息与人才需求信息,校企协同育人,共促产教融合,实施“六共同一实践”培养模式,工程师进校园、学生专业实习、就业见习、顶岗实践,教师入企历练等方式,双师同教、校内课堂与社会岗位实 训结合,真刀真枪培养学生工程师基本素养。
“六阵地铸魂、叁模式固本、两主体协同”面向一线工程师的“632”培养体系为哈尔滨华德学院带来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仅最近三年,学校就为航空航天、汽车行业、重型装备等国家现代装备制造业输送应用型人才616人,应征入伍135人,西部计划与“三支一扶”20人。培养了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先进个人、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等荣誉获得者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在500强公司等高质量就业人数连年超20%,2024年更达34%。连续多年荣获昆山开发区政校企合作优秀院校、吉利汽车最佳合作单位、宁德时代最佳合作单位、台达校企合作标杆学校等奖项。
面向未来,哈尔滨华德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指示要求,用红色文化铸魂厚植办学底色,以人才培养规格固牢办学特色,以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彰显办学亮色,持续做 好一线卓越工程师创新培养这篇文章,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助力龙江全面振兴中展现华德新担当,贡献华德新力量。